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這一增速相比上半年回落了0.3個百分點。
雖然工業增速有所放緩,但是工業內部在不斷地向中高端邁進,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8%和8.6%,分別快于規模以上工業5.4和2.2個百分點;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比規模以上工業快2.4個百分點。
分析認為,雖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影響,但中國正在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全方位優化營商環境,增強經濟競爭力;中國工業經濟有能力、有條件繼續在合理區間平穩增長。預計四季度工業經濟可能呈現穩中趨緩的態勢,預計全年增長6.2%-6.4%。
工業產能利用率達到76.6%
2018年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8%,相比8月回落了0.3個百分點。這一數字創下了2016年1-2月以來的新低。
三大門類中,9月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增速較8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制造業增長5.7%,回落0.4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1.0%,加快1.1個百分點。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所工程師張亞麗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今年上年年,制造業占GDP的比重約30%,比2017年比重提高0.1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制造業增長6.7%,較上半年回落0.2個百分點,制造業下滑是在合理區間的波動。
中國社科院工經所工業運行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航燕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制造業的放緩是工業增速回落的主要因素,前者受貿易摩擦影響最為直接。
此外,張航燕認為,部分制造企業利潤增長乏力也影響了擴大生產。她表示,盡管1-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保持著16.2%的平穩增速,但是利潤較好的主要集中在上游的采礦業,比如當月采礦業利潤增速高達53.2%。
在她看來,上游行業利潤強勁的原因在于漲價,而這擠壓了下游制造業的利潤空間,而這對制造業的生產積極性也帶來了不利影響。
相較上半年,水泥、平板玻璃、生鐵、粗鋼、電解鋁等重化工業三季度的生產均有所加速。
張亞麗表示,近期鋼材、水泥等原材料產品價格上漲,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以鋼材為例,由于需求相對平穩,供應壓力較大,9月中國鋼材價格指數(CSPI)平均指數為121.96點,比8月份上升0.79點,升幅為0.65%。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前三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6%,與上年同期持平。三季度,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8.7%和70.1%,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2.0和1.1個百分點。
張航燕表示,去產能與環保限產帶來了上述行業價格的普遍上升與效益的大幅好轉,隨著環保限產季的到來,這些企業有加快生產的動機。
她表示,今年環保限產政策可能會更具彈性,不再像去年一樣“一刀切”,這對工業生產是利大于弊的。“一方面,‘一刀切’的限產確實為企業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另一方面,由其帶來的供給收縮也造成了市場的大幅波動,因而備受爭議,隨著政策體系的完善,環保限產將更具針對性,并減少對市場供應的沖擊。”
工業結構持續轉換
值得注意的是,9月的工業數據中首次明確公布了高技術制造業的增速。前三季度這一數字達到了11.8%,9月當月高技術制造業同比增長了11.2%。
張航燕表示,這說明中國更加重視高技術產業與創新能力較強的制造業的發展,中國工業經濟的新舊動能仍在轉換之中。
在10月19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工業內部在不斷地向中高端邁進,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8%和8.6%,分別快于規模以上工業5.4和2.2個百分點;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比規模以上工業快2.4個百分點。
此外新產品也快速成長,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54.8%,新業態蓬勃發展。
然而,在細分產品中,工業機器人、汽車、智能手機、集成電路分別出現了-16.4%、-10.6%、-3.9%、-0.2%的較低增速。
張航燕指出,工業機器人領域去年一直保持著翻番的增速,高基數抑制了今年的增速,此外她在調研中發現,前幾年機器人行業“一哄而上”的盲目投資有所放緩,企業生產更趨理性。
展望四季度工業運行,張航燕認為,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仍將持續,工業內部正在經歷著結構性調整,新動能尚未對工業形成牢固支撐,而傳統產業的強勁增長是很難持續的,新舊動能的轉換仍將持續,預計四季度工業會穩中微降。
張亞麗表示,從供給側看,中國工業經濟正按高質量發展要求,積極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這將繼續引導各地推進優化工業結構,加快動能轉換,促進工業供給體系質量持續提升。
從需求側看,我國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增速可能繼續放緩,但工業投資增速有望筑底企穩、消費調中趨優,需求整體保持平穩增長。
綜合來看,她表示,雖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升級影響,但中國正在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全方位優化營商環境,增強經濟競爭力;中國工業經濟有能力、有條件繼續在合理區間平穩增長。預計四季度工業經濟可能呈現穩中趨緩的態勢,預計全年增長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