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8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12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其中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國內手機市場總出貨量為4.14億部,同比下降15.6%。
其中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3.71億部,同比下降14.9%,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9.5%;上市新機型695款,同比下降29.4%,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91.0%。
智能手機出貨方面,2018年中國市場全年智能手機出貨量3.90億部,同比下降15.5%,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4.1%,其中Android手機在智能手機中占比89.3%。從智能手機廠商的分布情況來看,排名前十的廠商合計出貨量份額達到93.0%,較上年同期提高7.9個百分點。
從信通院的數據來看,2018年國內市場上的智能手機出貨下降趁勢,不管是國內品牌,還是國外品牌,下降的幅度都差不多達到了年降15%的水平。
中國國內的智能手機市場從2017年開始由增量市場往增量市場轉型,在這個過程中,行業表現出來的最大特點是,部分手機產品開始由性價比驅動,轉而往高端升級換機需求驅動。
據李星去年初粗略統計,2017年中國國內市場的智能手機出貨在4.4億部左右,年減約5%。不過年銷售額卻超過了9500億元,銷售額的增長超過了15%。平均到單臺手機上,幾乎每臺智能手機價格平均上漲了約300元。
這其中除了長期霸占高端機型出貨量最大市場的蘋果單機銷售價格平均漲價了約三成外,中國國產智能手機的價格上漲幅度也突破了10%以上。
也就是說,從2017年開始,中國國內市場上銷售的智能手機價格,要比往年的價格高出一成多,從目前的情況來看,2018年的情形也不例外。
近日華為終端公司在微博放出了2018年華為消費者BG成績單,2018年華為智能手機發貨量突破2億臺,其中nova系列累計超過6500萬臺,Mate和P系列發貨量近3000萬臺!2018年華為手機收入規模跨越3400億人民幣。
而2017年華為手機銷售收入2372億元,同比增長31.9%,智能手機全年發貨1.53億臺,其中中、高端機型出貨接近三成。
僅管其它幾家頭部的智能手機企業OPPO、vivo、小米還沒有公布各自的智能手機業務銷售情況,但據李星的初精統計,今年中國市場上的智能手機平均銷售單價,仍然會在2017年的基礎上,再漲價一成左右,漲幅也將接近260~300元。
另外,中國國內市場的手機銷理下滑,但在全球新興市場上,中國國產品牌手機卻同時享受到了功能手機換智能手機的增量市場紅利,以及智能手機由低端往中端升級的市場紅利。至少從李星了解的相關信息顯示,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在海外市場上的獲利能力比2017年要強上不少,原來很多虧錢的手機品牌2018年在海外市場上開始保本經營,有些品牌還能保持連續盈利。
還有中國智能手機的銷量下滑,對于2018年供應鏈企業的影響也并不完全一樣。對于傳統的電子元器件供應商來說,除非是規格升級,單機采用數量增長,或者遇到MLCC缺貨這樣的行情,不然的話,一般來說,對于國內市場的銷售肯定是減少的。
但對于手機結構件廠商來說,2018年隨著全面屏的大量普及,顯示屏、金屬結構件、FPC、背光源、電池等器件,雖然對國內的出貨數量減少,但總體的收入卻在規格升級的情況下,下降幅度要低于往年。這些數據相信很快大家就會在與手機相關的A股上市場公司財報中發現。
而且隨著更多單價更高的智能手機出口到海外市場,實際上中國手機供應鏈企業對海外出口部分的業務收入也是增長的,這些業績的增長雖然沒有中國國內市場中高端機型的業務增長所帶來的影響那么明顯,但卻對這些企業的總體營收增長,有著積極的補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