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會展是一個新的動向和趨勢,但短期內還無法完全取代線下展會,線下展會的社交功能無法被替代。
“我們在蘇州的展已經順利開了,上海的機床展也已開始準備,七月份會如約開展。”上海華品展覽服務公司MICE團隊工作人員唐恩窓告訴記者,上海機床展原本是在2月舉辦,因疫情緣故調整到了7月1日,恰好成了上海國家會展中心2020年首場展會。據上海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唐貴發透露,從7月開始,會展中心進入忙碌期,目前正在接洽的展會有45場左右,下半年會繼續承接一批萬人大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從中貿集團了解到,該公司在山東、安徽等地的數個展覽都在陸續恢復正常,其中包括6月30日在濟南舉辦的14屆全國食品博覽會。而西南地區和華南地區,從6月開始也已經陸續有展會開辦。
在各地展會紛紛重啟之際,作為國內辦展數量第四大城市的北京此刻心情復雜。部分展會原計劃近期重啟,但原本打算8月中旬舉辦的2020北京國際潮流玩具展已官宣確認取消。一些原定6、7月在京舉行的會議,也都通知取消或延期。中聯慕尼(北京)國際會展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汪韌春向記者表示,該公司的展會全都安排在年底,“希望年底的情況好起來,展會能如期舉辦”。
重啟節奏不一
僅僅在一周前的6月10日,很多北京展會舉辦方還是歡欣鼓舞預計北京開展有望。當天,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宣布確定2020中國防水展將于2020年10月28日-10月30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而中聯慕尼和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則宣布2020FBC博覽會將于2020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
這兩個展幸運避開了當前疫情,其他展會就沒這么好運。國家會議中心7月份原計劃有三場會展活動,其中最早舉辦的是中小企業投融資交易會,7月4日-5日舉辦,但因為北京疫情反復緣故,目前恐怕會取消舉辦活動。而后兩場會展活動亦難言樂觀。8月國家會議中心還有7場活動等待有關部門的明確說法,但已有企業主動宣布取消。6月12日,“北京X上海國際潮流玩具展”官方微博發布消息,宣布取消北京和上海兩地的國際潮流玩具展。
除了北京,其他地方的會展行業,已經在防護得當的前提下陸續恢復運營。
21世紀查詢各地主要展會場所發現,從6月份起,已經陸續有線下展會如期恢復,比如成都、蘇州、濟南、南京等地,中貿集團工作人員程敏告訴記者,該集團在江蘇、山東和安徽多地的展會都陸續重新排期開展,6月30日開展的14屆全國食品博覽會,原計劃是在5月份舉行,如今做了時間上的調整,但是展會規模沒有變化,參展商也和往屆沒有太大區別。在程敏看來,濟南和南京等地恢復展覽的積極性頗高,當地也在做好充足應急方案的情況下,盡力配合恢復展會經濟。
上海的情況也在好轉中。據了解早在5月12日,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就正式對外發布《上海市會展行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就展會主辦單位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充分做好展前準備、合理控制展會現場人流、確保場館衛生、嚴密防范各類風險等作出相關規定,這相當于給會展行業發出了重啟信號。因此,大量上半年被疫情耽誤的展會積極復展,7月1日舉辦展會的上海機床展便成了上海國家會展中心今年恢復舉行的第一個展會。唐恩窓透露,目前參展商已經有1000多家,雖然有個別國外和臺灣地區的參展商來不了,預計參展規模與往年相比,只是微縮。他還透露該公司其他區域的展會也已如期舉辦,比如蘇州的機床展早于六月初就舉辦了。
唐貴發介紹稱,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目前正在接洽的展會有45場左右,原定今年3月舉辦的上海國際廣告技術展覽會、中國國際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展,4月份的第83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5月份的2020中國國際電梯展覽會、上海大虹橋美博會,6月份的中國國際磨具技術和設備展覽會等延期展會均已確定了下半年檔期。上海國際酒店與餐飲博覽會等6個展覽會因在其他展館已無檔期等各種原因,也已經決定今年搬來國家會展中心舉辦,并已確定檔期。
會展行業變革
這么多展都擁到下半年,會不會變成一館難求?程敏認為不會,因為有些展已經直接延期至明年,甚至取消,還有小展進行了合并,節約成本,因此并沒有造成場館緊缺。
不過有中國會展網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盡管這幾個月各地線下展會開不了,但在線展會需求明顯多了起來,該公司已向不少公司提供了方案支持。
線上展會究竟做得如何,會不會取代線下展會,近期成了熱議的問題。而6月15日開幕的線上廣交會,給了眾人極好的觀察視角。
這是第一次完全以互聯網形式進行的廣交會,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性貿易盛會。官方數據顯示,2.5萬家參展企業,180萬件商品,數十萬全球采購商和數以百萬計的中國外貿產業人員,將在10天內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網上洽談,所有的線上展示、交互將考驗技術與新基建實力。
“這個可能是一個新的動向和趨勢。”中國建筑防水協會秘書長朱冬青認為,技術發展會推動新的創新,特別是疫情期間,大量線上活動能填滿線下活動的不足,該協會5月舉辦的一場線上會議,直播觀眾達20多萬人,可見會議市場對新模式是接受和認可的,也會給行業帶來新影響。
但朱冬青認為,相比較會議活動,展覽行業向線上轉移目前還為時尚早。他指出線上技術目前尚無法支撐巨量展會需求,而且價格太高,對于參展商來說目前還無法承受。“更重要的是,展會的社交功能無法被替代。”朱冬青指出,很多人參展,是為了社交和信息交換,線上展會和會議目前還是單向的傳播功能,沒能滿足人們對社交的需求。
中聯慕尼(北京)國際會展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彭慶芝也持類似觀點。“線上活動一般是一種項目傳播,但是線下的展覽是一種相互的、多元的交流。”彭慶芝認為,以往的展會傾向于賣貨,但現在的展會更多強調社交交互,觀點碰撞。她指出展覽也在不斷演變,其中現場展示技術和產品的融合和演示,讓參與者有親身體會,這樣的展覽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其認為線上直播不一定是屬于展覽行業的商業模式。
汪韌春認為,技術在進步,未來有可能可以提供更為先進的線上展示方式,包括3D投影成像等方式,“即使能投影一個人來跟你實時交流,但他是缺乏溫度的”,汪韌春指出,技術始終有無法解決的問題,而這些是未來會展行業需要去加強打造的核心競爭力。
“所以我們把自己定位為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和關系的構造者。”汪韌春表示,會展行業自身也需要進化,適應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