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這注定是會引起業內外長期關注的一次戰略重組!2009年12月28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簡稱“中國五礦”)與湖南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湖南有色”)簽署戰略重組協議,中國五礦出資...
這注定是會引起業內外長期關注的一次戰略重組! 2009年12月28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簡稱“中國五礦”)與湖南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湖南有色”)簽署戰略重組協議,中國五礦出資近56億元,控股湖南有色。
這是國家《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后,全國有色金屬行業的第一個大型并購重組項目。
這兩家在全球有色金屬產業頗具影響力的大企業強強聯手,自然吸引了全國甚至全球有色金屬業界的眼球。
轉眼一年已逝。
重組后的新湖南有色運行如何?中國五礦對湖南省政府的響亮承諾,仍是一張令人激情澎湃的藍圖,還是正在演繹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立足省內資源,著眼集團內優勢企業,有退有進,在有序發展中實現華麗轉身,穩步邁向全球最具競爭實力的有色金屬企業臺階
中國五礦與湖南有色雖然2009年底已簽署戰略重組協議,新湖南有色直到2010年7月才正式啟動。
2010年7月30日,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省國資委將其代表省政府持有湖南有色的2% 的股份無償劃轉給中國五礦,中國五礦以51%的股份成為湖南有色控股股東;隨著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等新的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和到位,湖南有色掀開了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
2004年由我省有色金屬行業7家優勢企業和1家研究院株冶、株硬、柿竹園、錫礦山、水口山、黃沙坪、湘鋁和長沙礦山院組建的湖南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其后幾年的跨越式發展中,憑著在資本市場點“石”成金的魔力,以及在海內外資源控制中頻頻高調出擊,著實賺足了外界不少的眼球。
但迎接新班子的湖南有色并不只有鮮花與掌聲。
由于擴張過快,加之猝不及防的國際金融風暴沖擊,湖南有色前行的腳步并不輕松。2008年、2009年連續兩年虧損,2010年上半年仍虧損3.9億元。集團所屬企業負債率普遍偏高,主要成員企業負債率高達70%,有的甚至達80%以上。
“重組湖南有色,這是中國五礦戰略轉型中必然的選擇,只許成功,不能失敗!”中國五礦高層對新湖南有色班子成員的囑托,擲地有聲,字字千鈞。
湖南有色在戰略、制度、文化、管控等方面與中國五礦全方位對接、快速融入中國五礦“大家庭”的同時,扭虧增盈無疑是當務之急!
扭虧,先要止血。
近幾年湖南有色海內外全面出擊,在并購重組與資源控制風生水起的同時,因戰線拉得過長,許多新上項目前景不明,經濟效益短時間難以顯現,風險不斷加大,不少項目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包袱”。
全面審視湖南有色的現狀,結合中國五礦的成功經驗與優勢,調整湖南有色的發展戰略,已是時不我待。
對主業不突出、產業關聯程度較低的產業,能退則盡快退;不能退則盡量壓縮投資,利用中國五礦在海外的影響力與運作企業和項目的經驗,完善已簽條款,降低長期投資風險。
甘肅西北礦業公司,退出;
澳大利亞皇島鎢礦,退出;
房地產開發,退出長沙融城項目……
與轟轟烈烈的項目進入和上馬比,退出與壓縮顯然有些悲壯;但壯士斷腕才能生存。壓縮無效的戰略投資,遏止虧損才能立竿見影。
而置身全球一體化的有色金屬市場,增盈,更考驗新湖南有色管理層的智慧。
鎢、銻是中國五礦與湖南有色的資源強項。兩家鎢、銻相加,已占到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然而,這一國家戰略性的資源,長期以來只能在國際市場低價銷售。
1+1﹥2。中國五礦與湖南有色市場戰略協同水到渠成。隨著資源集中度提高,中國五礦得以對鎢銻資源實施有效的戰略管控。手握全球市場話語權,中國戰略資源定價權由少數用戶說了算的現象得以初步改寫。
與此同時,節能降耗、“擰毛巾”、降成本、針尖削鐵向管理要效益,也在湖南有色全面鋪開。
一招接著一招,招招見效,虧損迅速得到遏止。2010年,湖南有色扭虧為盈,在彌補海外市場虧損3個億后,以及消化歷史包袱和項目減持后,還盈利上千萬元。
然而,扭虧增盈,僅僅是權宜之計。
在湖南本土打造一個響當當的世界500強企業,一躍為全球最有實力的有色金屬企業,才是湖南有色的最終定位!
這一定位,呼喚更加務實的發展戰略在對省外、國外資源實施有效控制的同時,集中力量,整合利用省內優勢資源,做大做強集團內優勢企業。
12月20日,深冬的湘南大地陽光明媚,激情的鼓點與震天的鞭炮將衡陽市和百年老礦水山口渲染得熱氣騰騰。
迎著眾人期待的目光,中國五礦集團公司與衡陽市人民政府的戰略合作協議在衡陽簽訂,以湖南有色為實施主體,擬投資30多億元在水口山建設金銅項目。
上馬大型銅冶煉項目,已是我省多年的企盼。
盡管以產量計(除鋁之外)我省是中國最大的有色金屬綜合生產商,但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廣闊的銅、鋁,一直是我省有色金屬產業的“短腿”。全省只有水口山、株冶擁有年產5000多噸銅的冶煉能力。水山口年產2000噸銅冶煉工藝,已相當落后。
而且經過多年高強度開采的水山口鉛鋅礦,要生存發展,在加大對礦山深邊部資源勘探的同時,也必須上馬具有帶動作用的大項目!
湖南有色進入中國五礦“大家庭”,讓水口山上馬銅冶煉項目夢想成真。
瓦松鐵路專線,將向水口山礦延伸。
對一批科技創新型的企業,湖南有色同樣舍得投入。
中國五礦重組湖南有色后,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硬質合生產企業如株硬、自貢硬質合金、廈鎢(中國五礦為第二大股東)、中鎢高新、HPTEC,已全部集合在中國五礦麾下。
打造國際一流的硬質合金生產企業已是必然的選擇。
以株硬為平臺,整合中國五礦旗下的硬質合金企業,在保持全球硬質合金產業規模優勢的同時,強化高端產品研發,進軍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產品,打造全球硬質合金的“巨無霸”。
中國五礦對湖南有色的戰略調整,也彰顯出央企敢于擔當的風范。
對株冶、水口山、錫礦山等冶煉企業,并不圖謀其產能擴大,更注重于在環境容量可承載的前提下,進行必要的技術改造與裝備更新,向著高新冶煉目標邁進。
對現有資源型老礦山,湖南有色也有著通盤的打算。
黃沙坪、湘東鎢礦、遠景鎢業(原川口鎢礦)、瑤崗仙等老礦山企業,資源日漸枯竭,實質上已步入風燭殘年,安全、環保欠賬過多;柿竹園在安全、環保方面同樣面臨很大壓力。
湖南有色在投入巨資還清安全、環保、采空區治理等歷史欠賬的同時,加大資源綜合利用力度,擴大現有生產能力,提升技術水平,為老企業增添發展后勁。
第一家枯木逢春的是瑤崗仙鎢礦。湖南有色擬投入6億元,在對瑤崗仙老礦區安全隱患、環保進行徹底整治的同時,加大邊深部找礦力度,建設一個年產鎢4000噸的新礦區。
柿竹園柴山的鉬、鉍、金多金屬探礦和采選項目也已完成論證,即將動工建設;
黃沙坪的100萬噸/年采選項目正在進行方案設計……
一邊,集團現有企業做大做強、脫困解危,快馬加鞭;另一邊,省內有色金屬資源整合,也是緊鑼密鼓。
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以湖南有色的礦山企業為主導,整合周邊礦產資源。不到一年,湖南有色已分別與郴州、株洲、婁底、衡陽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整合資源,加大投入,提升產業效率與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及價值,變當地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湖南有色之所以能快速融入中國五礦“大家庭”,關鍵是雙方聯姻并非“拉郎配”,經濟全球化催生了這場“豪門婚姻”
近年企業間的并購重組已成常態。
人們見到了“佳偶天成”與舉案齊眉,但也沒少見“貌合神離”與“同床異夢”。
中國五礦、湖南有色,一個是“中央軍”,一個為“地方隊”,但同為全國有色金屬產業的龍頭企業,能如此迅速且風平浪靜地整合,不得不令人稱贊。
強扭的瓜不甜,自由戀愛的甜蜜永遠值得回憶。
應該說,正是經濟全球化催生了這場“豪門婚姻”;也正是兩家各有所長的企業,著眼未來進行了一次理性的抉擇!
應該承認,湖南有色運作5年,給出資人交上了一份還算不錯的答卷:成員企業從7家擴展至32家,資產規模增長2.5倍,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7倍;資源控制與資本運營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正是如此,國家2009年出臺的《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擬構建的全國幾家區域性有色金屬企業,湖南有色便赫然其列。
然而,無論是省委、省政府,還是湖南有色,并不滿足于只戴著一頂“區域性企業”桂冠,其“雄心壯志”是成長為一家世界級的有色金屬企業。
但從“區域性企業”躍上“世界級企業”臺階,并不能一蹴而就。
事實上,在前些年實施“核裂變”的同時,湖南有色的結構性矛盾也在日益加劇,“成長的煩惱”正困擾著這個“青春期”的企業。
盡管我省擁有“有色金屬之鄉”美譽,其實骨干礦山的資源儲量已大為減少,資源枯竭的威脅正步步逼近。
我省資源儲量真正在全國說得上話只有鎢與銻。而國家為了保護戰略性資源,對鎢、銻已實施限制開采,如柿竹園鎢礦的年生產配額僅5000噸。這勢必使我省的鎢、銻資源難以實現規模效應,戰略性資源的價值無法得到充分釋放。
我省有色金屬產業組織結構呈“橄欖型”特征兩頭小、中間大,即相比較而言,冶煉能力強,原料供應及深加工能力弱,資源供應的“瓶頸”制約日益突出。除鎢、錫、銻、鉍等礦種尚能自給外,3/4的原料需要從外省購入或依賴進口;特別是大宗消耗的鉛鋅等原料,80%以上的仰仗于外購。
盡管湖南有色近年在省內與海外取得了不少礦山的探礦權或開采權,由于“走出去”經驗不足,大多是高價位進入,加之戰線拉得過長,巨量的資金投入并未有產生“吹糠見米”的效果。
更令湖南有色不敢掉以輕心的是,進入本世紀,全球有色金屬行業涌動著重組整合大潮。特別是國內有色金屬產業的集中度在不斷提高,企業日益向著規模化、專業化、集團化方向演進,呈現出“抱團”競爭的態勢。一些有色金屬產業大省通過與海內外有色產業巨頭“聯姻”,競爭實力大為提升,有的已從我省的“追兵”,變成了令人羨慕的“標兵”。
顯然,湖南有色要融入全球化的滾滾大潮,就不能局限于既有的發展模式;偏安一隅,終將喪失全球有色金屬產業的主動權,“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也許會成為戴在我們頭上的“荊棘花冠”。
湖南有色要做大為一流的世界級企業,必須引進戰略合作者,突破成長的“天花板”,構建便于長袖善舞的廣闊舞臺。
尋找一個實力雄厚的“靠山”,已是一種必然的抉擇!
中國五礦,就是這樣一座擁有厚實肩膀的“靠山”。
中國五礦有助于湖南有色突破資源供給的“瓶頸”。
中國五礦是中國最大的鎢生產商和鎢資源擁有企業之一、世界最大的銻產品經營商,2006年收購澳大利亞第三大礦業公司OZ礦業公司的主要資產后,手握豐富的鋅鉛資源。據介紹,中國五礦重組湖南有色后,湖南有色旗下株冶的鋅、鉛自給率,將由以前的7.4%和13%,一舉提升至50%以上。
當全球有色金屬產業步入“資源制勝”時代后,誰擁有資源,無疑將擁有未來!
有意思的是,中國五礦與湖南有色同屬全球鎢、銻、稀土等戰略性資源大戶。顯然,產業與產品同構,合則兩利;而且在國家對戰略性資源開采和出口實施配額限制后,中國五礦擁有的大量配額,對湖南有色而言無疑是另外一筆難得的資源。
中國五礦還有著不少令湖南有色心向往之的理由:以貿易起家的中國五礦,在全球編織了四通八達的營銷網絡,擁有豐富的全球化運營經驗……
中國五礦殷實的家底,也不由得不令人怦然心動:2008年,實現營業收入1800多億元;截至2008年底,總資產額近1000億元。連續3年跨入全球企業500強,2009年位列全球企業500強第331位,在央企排名第14位,在全球金屬行業排名第9位。
湖南有色融入中國五礦這個“大家庭”,可一步從“省級隊”跨入“中央軍”,站在產業巨人的肩頭,弄潮世界有色金屬產業的前沿!
當然,中國五礦牽手湖南有色,也是大勢所趨,不得不為。
成立于上世紀50年代初的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以貿易起家,近些年加速實施實業化和全球化戰略轉型,構建黑色流通、黑色礦產、有色、金融、房地產、科技中心等六大業務中心,并致力于成為提供全球化優質服務的金屬礦產企業。
然而,這是一個“大象”也不能打盹的時代。
置身海內外有色金屬產業坐標,中國五礦的有色金屬板塊不得不滋生一種灼人的緊迫感。
近10年,國際礦業市場整合重組大潮洶涌澎湃,全球礦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寡頭市場”邁進。尤其是2006年至2007年,世界范圍內礦業巨頭間的相互并購愈演愈烈,無論是交易的規模、資金,還是價格,都創造了史無前例的紀錄。過去5年,全球排名前40位的礦業公司,已有1/3被并購。
國際金屬資源爭奪硝煙彌漫;國內金屬資源整合也是波翻浪涌。
面對全球有色金屬產業風起云涌的并購重組勢頭,中國五礦有色板塊要擁有全球的話語權,顯然不可能依靠自身“滾雪球”式的發展,并購整合已成為做大做強的不二選擇,將湖南有色這樣的優質資產攬入懷中,這的確是上佳的選擇。
其實,中國五礦對湖南有色也是心儀已久:湖南有色旗下集合了境內外32家企業,構建了一條從上游勘探、采礦、選礦,中游冶煉,下游深加工及研發的縱向完整的一體化產業鏈;鎢、鉍資源儲量居全球首位,硬質合金、銻品、氟化鹽、鈹銅合金等產量均系全球第一,鉛鋅產量中國最大、全球第三;總資產達300億元,凈資產105億元,年銷售收入近300億元;2008年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82名,全球采礦業名列前48強;
中國五礦一下子砸出50多億“迎娶”湖南有色,相中的就是其資源優勢、冶煉優勢、加工優勢、品牌優勢、技術實力及發展潛力!
中國五礦花“大彩禮”將湖南有色迎進家門,對推進其實業化轉型的戰略構想,打造有色金屬產業航母,無疑善莫大焉。
中國五礦牽手湖南有色,兩情相悅,用“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來形容,是再恰當不過。
“十二五”已掀開帷幕,借力于中國五礦的產業優勢,一個湖南本土成長的世界500強企業正向我們款款走來
中國五礦重組湖南有色,雙方都給予了深情的關注。
2008年9月,中國五礦與省國資委簽署重組湖南有色的合作協議后,盡職調查就持續了一年之久。到2009年12月雙方正式簽署重組協議前,雙方唇槍舌劍的談判就不下 50輪。
就此次重組,從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到中國五礦高層,都是三番五次過問,并多次進行專題研究。
雙方如此慎重,唯其對重組后的湖南有色的未來寄予太多的希望。
在中國五礦與湖南有色戰略重組簽字儀式上,中國五礦總裁周中樞鄭重承諾:未來5年內,在湖南投資(000548,股吧)100個億,創100億利稅,實現1000銷售收入,打造一家湖南本土的世界500強企業!
中國五礦正在逐步兌現自己的承諾。
第一個實實在在的行動,是把中國五礦有色板塊總部注冊在湖南,將中國五礦全球有色資源產業與湖南有色高度融合。
湖南有色“十二五”規劃更是令人怦然心動。
僅是企業定位,便氣度不凡:
中國有色金屬行業中最具全球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世界鉛鋅工業的領導者,擁有世界最強的鉛鋅冶煉及深加工企業;
世界鎢銻工業的領導者,擁有世界最大的鎢銻資源儲量和世界上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鎢銻深加工企業;
世界銅鋁行業的重要參與者;
世界上最大的中重稀土供應商和國際領先的稀土產品加工商,同時建成有色金屬行業最完善的科研體系以及國際領先的企業研究中心和高素質人才隊伍。
為推進“十二五”規劃從藍圖演繹為五彩斑斕的現實,湖南有色對主要業務單元已描繪了清晰的發展路線圖:
鉛、鋅。在鉛鋅資源方面,積極尋求在省內和國內外的鉛鋅資產并購機會,加大探礦投入,加大資源控制和整合力度,提高資源自給率。自2011年起,加強與五礦集團在礦產資源和貿易人才、信息方面的共享,以及在采購和銷售方面的協同,提升資源保障能力。
鉛鋅冶煉和加工方面,通過自主創新和整合領先企業,進入產品深加工領域(高檔鉛鋅合金等),提升產品附加值,形成完整的鉛鋅產業鏈。
鎢和硬質合金。在鎢資源方面,統一配置、合理規劃現有鎢資源,通過協調生產進度和銷售數量,進一步提高對資源的控制權。
在硬質合金方面,通過加強研發和技術升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盡快完成高性能超細晶硬質合金生產線技改項目和異型硬質合金及深加工生產線技改項目,提高產品質量,優化產品結構,鞏固產品國內領先水平;同時,微型鉆頭產品,未來三年成為世界第二,未來五年達到世界第一,數控刀片產品未來五年進入世界四強。
銻。實施銻產業的國際化戰略,通過國內外資源企業的并購,提高公司銻資源保障能力;加強與五礦集團及省內同業之間的資源整合以及在采購和銷售方面的協同,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在全球銻行業的話語權。
稀土、錫。借助中國五礦的資源和優勢,整合南方中重稀土資源,在湖南完成稀土分離和冶煉布局;由湖南有色主導整合開發省內稀土資源,在湖南區域內構建湖南有色稀土產業集群,包括建設稀土產業基礎設施、稀土應用產業鏈以及相關的終端產品;主導郴州市錫資源整合和開發,并初步搭建起錫礦開發、冶煉和深加工平臺構架。
銅冶煉。加大對國內外銅資源的獲取與開發,并有條件的介入銅冶煉領域,以發揮五礦集團的資源和貿易優勢;戰略性啟動金銅綜合回收產業升級項目。
扶持壯大湖南有色鉍業集團,加大對氟化學公司螢石資源的開發投入力度。
“全球有色產業競爭態勢正日趨激烈,湖南省委、省政府和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對新湖南有色的期望一直很高,實現1000億銷售收入,也許不能等到2015年了,湖南有色前行的步伐必須提速!”年前,中國五礦總裁周中樞在會見湖南省委書記周強時,給湖南有色立了軍令狀,湖南有色必須加速發展,給湖南人民早日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為這樣的戰略重組叫好
孫振華
湖南有色集團進入中國五礦集團“大家庭”,僅一年時間便實現了華麗轉身:在扭虧為盈的同時,穩步朝著全球有色金屬產業最具競爭實力的企業邁進。關注這一重大戰略重組的人們,聞此應該感到欣慰。
湖南有色的喜人變化,充分顯示了省委、省政府推動有色金屬產業戰略重組決策的英明。將一家全國同行業排名前十強企業的控股權毅然出讓,無疑顯示了省委、省政府推動全省支柱產業融入全球化浪潮的前瞻性目光,也顯示了省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及湖南有色集團員工的博大胸襟:揖別“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陳舊理念,不求所有,只求所得;強強聯合,打造立足湖南、面向世界的企業。事實上,這也是近些年來我省做大做強國企一脈相承的思路。
中國五礦重組湖南有色并非沒有異議。畢竟要將這么好一塊資產的控股權轉手相讓,前途未卜,有異議、有看法,實屬正常。但消除異議與看法最好的辦法就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一年來相繼出手的漂亮招式顯示,中國五礦的確是令人欽佩的戰略投資者,他們鐵下心來助推湖南有色發展,無論是產業發展戰略調整,還是資源整合、上項目,都是大手筆,彰顯了央企的“巨人風范”。他們在埋頭苦干、不事聲張中,默默兌現著自己的承諾5年投資100億,上交利稅100億,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打造一家湖南本土世界500強企業。由此,中國五礦也無疑為自己在三湘大地樹立了又一座無言的“口碑”。借以時日,湖南有色如果能從一家區域性的企業,搖身一變為一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大企業,那不啻是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換來了一個“風光旖旎的大院子”,值!
我們為這樣的戰略重組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