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和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中國礦產資源的消耗大量增加,供求缺口不斷擴大。一些主要礦產資源長期“吃老本”,為改變這一狀況,中國開始建立地質勘查基金。國土資源部副部長...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和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中國礦產資源的消耗大量增加,供求缺口不斷擴大。一些主要礦產資源長期“吃老本”,為改變這一狀況,中國開始建立地質勘查基金。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在地質勘查基金啟動儀式上說,固體礦產在中國中西部存在大量勘查空白區或雖有工作但程度很低,東部雖然工作程度較高,但 開采深度多在三百米或五百米,與發達國家普遍具有開發八百米至一千米、最深達四千米的能力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存在著巨大的第二找礦空間。
據介紹,礦產資源是經濟和社會發展重要的物質基礎,中國百分之九十二以上的一次能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工業原材料、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農業灌溉用水和三分之一人口的飲用水來自礦產資源。
據悉,目前全國主要礦產資源總體探明程度僅為三分之一左右,找礦找油還有相當大的潛力。
國土資源部說,由于一些主要礦產資源的儲量增長趕不上產量增長,產量增長趕不上需求增長,礦產資源保障能力減弱。另一方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迫切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礦產資源勘查新機制,充分發揮中央、地方和企業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多渠道投入礦產勘查的機制。對勘查風 險大的能源和其他重要礦產資源,政府適當加大前期勘查投入力度,帶動商業性礦產勘查投資。
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明確提出,國家建立地質勘查基金,著重用于重點礦種和重點成礦區帶的前期勘查,發揮財政對社會資金的 引導作用。國土資源部說,勘查項目應具有較好的找礦前景,遠景規模應達到中—大型,特別要突出找大礦,為大型礦業企業提供后備資源基地,實現規模開發、規 模效益,有效緩解資源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