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工信部產業政策司相關負責人日前透露,由該部牽頭制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基本完成,國家將繼續執行相關補貼政策,同時加強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建...
工信部產業政策司相關負責人日前透露,由該部牽頭制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基本完成,國家將繼續執行相關補貼政策,同時加強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未來將投入大量資金,扶持核心技術及關鍵零部件研發。 根據9 月份公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草案,國家對節能減排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要求是,大力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以純電動汽車純電驅動為我國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重點突破動力電池、電機和電控技術,推進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實現我國汽車工業跨越式發展。到2015 年,新能源汽車初步實現產業化,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化,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保有量達到50 萬輛以上。到2020 年,培育形成1~2 家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超過100 萬輛的汽車企業集團,3~5 家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超過50 萬輛的汽車企業集團。根據草案,未來10 年,中央財政將投入1000 億元使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 萬輛,而“ 十一五”5 年中,中國新能源汽車投資僅20 億元左右。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政策日趨明晰,巨額資金的投向無疑最受關注。不少業內人士擔心,千億投入是否會給新能源汽車業帶來一場新的“山寨”式拼裝競賽?這種市場主導的布局模式,是否會讓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市場紅火的同時,再次淪為核心技術的“寄生蟲”?對于技術研發,專家表示,中國汽車電子芯片剛剛起步,核心技術有待突破和完善,為推進產業升級發展,國家將逐步落實并加大資金投入,扶持電動控制、電池電極等核心技術及關鍵零部件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