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季度國內電解鋁產量為399萬噸,這表明至少需要767.3萬噸的氧化鋁。而一季度國內氧化鋁產量僅為739萬噸,國內市場29萬噸氧化鋁的需求缺口顯而易見。一季度我氧化鋁進口量高達15...
一季度國內電解鋁產量為399萬噸,這表明至少需要767.3萬噸的氧化鋁。而一季度國內氧化鋁產量僅為739萬噸,國內市場29萬噸氧化鋁的需求缺口顯而易見。一季度我氧化鋁進口量高達159萬噸。填補缺口后,高進口量的背后又意味著什么? “從鋁冶煉理論角度看,1.923噸氧化鋁可冶煉成1噸的電解鋁(或稱原鋁)。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一季度國內電解鋁產量為399萬噸,這至少需要767.3萬噸的氧化鋁。而一季度國內氧化鋁產量僅為739萬噸,國內市場29萬噸氧化鋁的需求缺口顯而易見。”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趙璐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但在東莞證券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卓平看來,國內氧化鋁的缺口或為40萬噸。而“該數據是以1.95噸氧化鋁可冶煉成1噸電解鋁的比例推算得來。”劉卓平稱。
然而無論是29萬噸的缺口還是40萬噸的不足,都已被159萬噸氧化鋁的進口量填滿。海關統計顯示,3月我國氧化鋁進口量為51萬噸,同比增長103%,一季度進口159萬噸,同比增長55.2%。
填補缺口后,100余萬噸高進口量的背后又意味著什么?
按照以往思維,大量進口的背后或多或少都與炒作因素有關,劉卓平在電話中解讀100余萬噸的進口量時所說的“不排除炒作因素”似乎又欲將此類大宗商品蓋棺定論。
然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文獻軍卻表示:“就目前情況,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口氧化鋁159萬噸,同比增長55.2%;進口總額5.33億美元,同比增長104.5%;進口平均價335美元/噸,同比增長32.4%,我國氧化鋁進口中不存在炒作因素。”
文獻軍對記者說:“從理論值看,如按照1.95:1的冶煉比例推算,一季度,生產399萬噸電解鋁需798萬噸氧化鋁,國內氧化鋁產量為739萬噸,進口氧化鋁彌補一定缺口后,40萬~70萬噸的氧化鋁存量尚在企業備貨合理范圍內。
其次,由于我國經濟重上快車道,需求快速增長,特別是電解鋁終端主要消費領域汽車業和房地產業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隨之而來的就是電解鋁行業的產能迅速啟動。”目前,電解鋁平均季度日產量已由去年四季度的4.33萬噸/天升至4.43萬噸/天。該數據的增加直接反應在生產原料———氧化鋁需求的陡增上,然而國內氧化鋁行業的產能恢復卻相對滯后。此時,一邊是電解鋁行業產能的迅速啟動,一邊是氧化鋁行業產能啟動的滯后,在天平博弈的兩邊,100余萬噸大量進口自然成為平衡砝碼。
“再就是價格因素在作祟。”國海良時期貨分析師王慕朝稱,在2006年至2008年期間,每噸電解鋁售價最低也能達到18000元,這對于每噸生產成本僅14000元的電解鋁廠商來說,無疑是巨額利潤。正因如此,不少地方紛紛上馬電解鋁項目,然而僅靠銀行貸款扶上馬的項目卻在金融危機中遭受重創。以神火股份為例,去年該公司鋁產品售價不到12000元/噸,而平均營業成本卻高達11767.84元/噸,虧損現象嚴重。就算我國鋁業龍頭企業———中國鋁業也難逃利潤下滑的厄運。據中國鋁業的去年年報顯示,去年中國鋁業銷售收入僅為702.8億元,同比下滑8.4%,而且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為虧損46.5億元。
據王慕朝回憶,當時國內電解鋁廠商是關的關、停的停,曾經一度繁榮的電解鋁行業,到最后由于地方上馬項目眾多直接導致產能過剩的詬病。“然而在地方政府扶持,以及銀行貸款刺激下才出現的電解鋁行業繁榮卻不得不越過銀行貸款門檻。”王慕朝說。而今當國內需求啟動、電解鋁價格再次上揚后,電解鋁廠商利潤空間被打開,部分停產項目的復工直接促使氧化鋁需求的驟增。
同時,加上去年一季度國內市場低迷,進口基數較低,進口氧化鋁現貨價格增長較快,出于成本的綜合考慮,企業開始提前備貨這兩個因素,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氧化鋁進口在量價齊升態勢下,仍會出現100余萬噸高進口量的現象了。
信息來源:在線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