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加工業迎來寒冬,企業訂單紛紛下滑,利潤也逐漸萎縮。但面對壓力,南京的企業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不斷加快企業轉型升級。
當前行業利潤下滑,價格競爭激烈,機床行業的企業發展面臨很大壓力。在2012年中國(南京)國際金屬加工展覽會上,記者了解到,面對危機,企業不斷尋求自救之路,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努力向行業高端邁進。
訂單量同比下降三成
“今年,中國機床行業的總量是增加的,但是利潤下滑很厲害,規模以上虧損的企業多達五百家,南京也受到影響。”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裝備工業處處長陶波介紹。
其實,南京的機床行業有著輝煌的歷史。在上世紀50年代,南京機床廠被新中國列為“國家隊”重點扶持,并被譽為“全國機床行業十八羅漢”之一。中國第一臺數控機床就誕生于此。但90年代之后,南京的機床企業就掉出了“第一方隊”的行列。
十多年來,南京的機床業一直在滑坡。“尤其是今年,受到大環境的影響,行業內企業普遍業績不如往年。”業內人士透露。以某國內供應第一的制造企業為例,該廠今年的訂單量甚至比同期下降了三成。
“服務”就是無形的產品
面臨當前不容樂觀的形勢,企業也在積極應對。南京工藝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正在積極研發,推出新產品;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將原來的半自動化生產升級為全自動化作業;縮短交貨期,實現快速大批量生產,以滿足客戶需求。
同時,由于今年機械行業的連帶影響,以往主要產品輸出的機床行業已“退居二線”,穩步發展的橡膠行業今年成為拉動其銷量的“黑馬”。因此,南京工藝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他們也在努力開拓市場,拓寬產品的銷路,將自己的產品推向更多有需求的行業。
而以品質精密著稱的江蘇新貝斯特中傳科技有限公司,始終堅持從國外引進高端的先進技術,同時結合國內市場特點進行有效改良,最終形成自身獨特的技術優勢。該企業總監周鵬熙介紹,未來企業將在繼續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質保證的同時,增強對無微不至的技術服務的關注。
“我們為客戶提供全程式的服務:售前了解客戶需求,根據需求提供設計最佳方案;售中抓住季節變化,為客戶調整機器精度設置;售后為客戶提供遠程服務。”除此之外,該企業還為客戶不定期舉行技術培訓,教他們機床、刀具的改造技術等等。“服務是無形的產品”這一觀念已深入到企業文化之中。
高端機床利潤最高達70%
江蘇是全國設備制造業大省,去年產值達到4.2萬億元,僅南京就有4549億的產值。“裝備質量的好壞取決于母機的水平。”陶波介紹,中國的企業現在還處于中低端,與國外高端、精密、重載的技術還有相當一段距離。因此,必須提升傳統機床行業水平。
陶波介紹,機床行業中低端的利潤率只有7%,而高端的則可達到50%~70%。
為扶持這一行業的發展,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如設立技術改造扶持資金;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重大裝備“首臺套”政策,對國產首臺套產品提供購買補貼和保費補貼;進口重大裝備及核心產品免稅進口;對關鍵部件的科研課題給予免稅扶持等。
“而這次展覽,也是希望通過促進國內企業與世界一流企業的技術接軌,提高中國制造業水平,改變中國在全球制造產業鏈上的中低端位置,進而增強中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陶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