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會“汽車業的新革命”分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根據預測,2030年前后,中國電動汽車的保有量應該在8000萬輛的規模區間。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發言張永偉稱,電動車保有量達8000萬輛就會在中國催生出一個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電動化產業鏈。“在這個鏈條當中就會成長出一批營業收入過千億,市值甚至超萬億的電動化的上市公司,所以這種力量就改變了汽車產業鏈的核心鏈條特點。”張永偉舉例稱,半導體也是這樣,現在一輛電動汽車里半導體的價值大概在700-800美元。而如果實現了無人駕駛L4水平,一輛車里半導體的價值就超過2000美元,這也意味著汽車的核心價值鏈已經發生了變化。
汽車產業的變革方面,張永偉認為有兩個明顯的特點:汽車產業鏈在發生變化,汽車新力量崛起。
汽車產業鏈變化方面,張永偉表示傳統汽車產業邊界進一步拓寬,新的汽車產業鏈條已經開始形成。一旦智能化和三個革命的特征發生之后,汽車與能源,與通信和半導體這些產業已經深度的耦合和交叉。汽車的鏈條將比傳統的汽車時代的鏈條要更長、更寬。“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汽車在工業當中的占比或者說在整個國民經濟當中的占比,就會變得更大,就會進一步提升汽車產業的產業地位。”
張永偉還認為產業鏈的變化還有全球化的趨勢會進一步鞏固。他表示汽車是制造業當中全球化特征最為明顯的產業之一,未來這個特征不會有大的改變。而從中國市場來講,全球十大汽車公司和十大零部件公司都進入中國,而且一半的企業,中國的市場已經是這些企業的最大市場,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全球化對汽車企業來講就是要進一步對接中國市場,對接中國的產業鏈。
而在汽車產業鏈發生變化之后,張永偉表示汽車產業當中的市場力量也在發生變化。從其觀察看,一大批汽車新的力量正在迅速崛起。這些力量很多不是來自于傳統的汽車產業,更多的是來自于跨界。
張永偉將跨界造車的新力量歸為四類:第一類就是互聯網企業,特別是在中國,互聯網企業大舉進入電動汽車產業鏈,成為造車新勢力。現在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電動化的引領性的力量。
第二個新力量就是來自于信息通訊行業,汽車已經進入到了芯片與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也進入到了算力決定成敗的時代。所以一大批有硬科技,有強大的創新基因,有強烈的客戶導向的信息通訊企業將會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的主導者。這些新力量將來也不排除搖身一變,由汽車零部件的供應商的角色變成整車公司。
第三個力量就是新的制造力量,汽車將會進入到像手機一樣的代工時代。一個汽車公司不一定擁有制造能力,所以這些專業化的制造商會在汽車提高質量,實現高質量發展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第四個新力量就是一大批新的運營商,這些運營商帶著創新的商業模式,會極大地豐富汽車產業的產業業態。比如新一代的汽車充電換電服務商,氫能的供應商,汽車數據公司,車聯網運營商,區域化甚至是全國性的電池運營公司,平臺化的汽車交易公司等,上面列舉的這些新力量正在快速融入汽車,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的內生力量,而不再是外生的力量。一大批新力量的崛起,在3-5年之內,甚至是更短的時間,會成為推動汽車產業深度變革的主導性的力量。